这个不是句废话,赛车谁不想往前跑呢?
我说的是,赛车是有自己的规则的,比如说赛会会把报名参赛的车手统一,让水平接近的车手在一个场次里比赛,倒不是为担心快车手欺负慢车手,其实赛会最担心的是突然冒出来几个慢车手把整场比赛搅和了,所以,有个107%法则,也就是说最慢的这位不能比正常水平慢出7%。
我不知道7%这个数字是怎么得来的,但7%在四五公里的赛道里大概意味着慢了10秒的圈速,这是个很吓人的数字,如果一个车手慢了2秒以内的圈速基本上能判断他还在一个竞技水平上,只是优劣之分,如果是10秒的话,那意味着他的刹车点、线路甚至是经验都完全不是一个水准。这个会很麻烦,如果跟上一台这样的赛车冲过大直道,很有可能你还没刹车的意思,前车就莫名其妙地刹车了,在一个激烈的追尾事故后你将会在pit里修一个周末的车。
还是先说说华夏杯是个什么赛事吧。
一开始是有了个概念,大陆和港澳台的车手们可以参加的一个赛事。华夏杯全称“华夏赛车大奖赛”,由国家体育总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FIA-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认证支持,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联合会-CAMF、香港汽车会-HKAA、澳门汽车总会-AAMC、中华台北赛车会-CTMSA联合主办。当时采用的是北汽绅宝的D70赛车,在2014年前就引入了序列式变速箱和2.0T发动机,是当时国内级别较高的一个赛事,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在著名的澳门格兰披治赛事上有一站。
2017年风靡全球的TCR赛车也引入其中,新的D50车型面世,新车也就紧随其后使用了D50的车架,而全车都使用的是TCR的标准,2.0T发动机已经是一台铸造的钢机器而不是铝合金的,全部的电子系统都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马瑞利的SRA赛车电脑,发力大约为320匹和460Nm,前驱,前驱,前驱,重要的话说三遍,把这么大的动力加个前轮,还要有限滑差速器,这注定了是一台不好开的车子。我们可以参考一下,CTCC的中国杯大概是一百匹出头的马力,相比之下,不言而喻。
和我去年开过的应该是同一台车,罗列一些赛车部件吧:
刹车系统:Alcon,一体铸造,前六后二卡钳,当然用的也是赛车用高温片,前几站出现了大面积的刹车收不住的情况,一来是车子有1.2吨,二来是热衰减有点厉害,这一站比赛的时候,我都小心翼翼地掂了掂刹车。
避震器:JRZ 2Way,和所有赛车一样,可以调节的东西很多,不仅仅是匹配弹簧这么简单,更是可以对避震器进行多路调节。
轮胎:去年用的是国产路航,今年换成了米其林,这让这台赛车有了质的飞跃。光头胎是赛场专用的,不允许在道路上使用,贵是一方面,它只有到了高温下才能建立起抓地力,比如100度的工作温度。另一点是,所有光头胎的寿命都很短,能撑一个小时就已经不错了。
变速箱:一套序列式变速箱替代了民用车的变速箱,序列式用的是直齿,在刹车的同时就能直接推挡减档,而不需要踩离合器,内置自动补油功能,今天的新生代车手其实已经不太会开手动挡了,跟趾技术在序列式变速箱面前已经开始落伍。ZF Sachs Racing双片离合器来对接这么大的扭矩,可惜的是我一直没能摸清它的脾气,一场比赛下来都起步熄火了……
踏板:Titon,美国人的产品,三个踏板整体调整也可以分别调整。赛车的制动力是需要随时调整的,针对不同的比赛,做不同的调整,一场比赛前几圈和后几圈也会有不同的调整。方法1是在Titon刹车踏板上做调整,方法2是用旋钮调整前后动力的比例,方法3是针对后轮做单独的调整,车手们经常在大直道上用2、3方法来调整刹车力。
方向盘:按钮功能都有相应的英文对应,Launch Control可以控制转速,离合和油门该怎么配合还怎么配合,D Paga切换液晶屏,剩下的基本上都看的明白了,Drink是连接水壶的,如果有这个的话,按一下能往嘴里泵水喝。Nertral是空挡,也就是我们自动挡车子的N当,按住它才能挂进空挡,此外Kill不是自杀,是熄灭发动机。
这一站宁波站我全力以赴跑的是CTCC,因此华夏杯成为我的副赛,如何评价两台车呢,CTCC马力小但是完善度更高,毕竟我们有专门的车队,每台车匹配了4位技师和工程师,因此service做得更加完备,而华夏杯一般来说是1-2个人,这意味着我们很难有时间对camber、避震、弹簧等底盘进行较大的调整。而且,华夏杯的赛车马力大,尤其是这么大扭矩加给前轮,即便是出弯遇上点草皮,也是心惊肉跳的,这需要车手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这一赛车,我的建议是新手最好是别碰,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再来跑华夏杯。
事实上我们这一站就遇到的是混杂的车手阵容,第一节练习我做到了1分57,最后一圈赛车甩尾,我把车落在沙池里,等到车子救援起来的时候,整个前脸都被救援人员扯坏了,紧赶慢赶没能出第二节练习,好不容易跑了个排位赛,也只跑了一圈就水温过高。无所谓啦,对我来说,后排发车也行的。
谁曾想,一发车就遭遇熄火,这个离合器踏板非常难以琢磨,等到一路追回去的时候,我发现了这个赛事和CTCC不一样的地方,CTCC虽然有碰撞发生,但是其实并不危险,因为车手们的整体水平较为平均,而华夏杯前面的车手是很多职业、专业的车手,后面的不少是新手,这就意味着两个阵营的开法是不同的,比如刚刚进弯就发现duang的一声尾巴被人撞了,再比如前面的慢车会用奇怪的线路来防守,这些都让我有点儿不太适应。
总之比赛是结束了,成绩一般,一节非常倒霉地扎胎了,一节运气不好地起步失败,在后面追回了一些名次。作为一台大马力前驱跑车,这种体验还是相当让人记忆深刻的,我的建议是这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赛事,但需要自己花更多的精力来准备,比如在Service忙不过来的时候,自己有一些战术方面的准备,甚至自己做DATA分析会更有帮助;另一方面是如果要来参加比赛,一定想办法往前冲,在华夏杯里落在队伍后面会比较艰苦,而越往前,越轻松。
轮到你说:
你觉得CTCC和华夏杯哪个看起来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