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最新手机系统iOS12前不久迎来了正式版更新。而汽车车机系统普遍搭载的CarPlay功能也相应地有了大幅度升级。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开始支持使用第三方导航软件。
于是这样观点又一次开始被人提起:iOS的CarPlay功能,最终会干掉传统车机,全面霸占我们的汽车中控屏。
传统车机已死?
车主们对于原厂车机的不满由来已久:响应缓慢,操作不便。地图更新滞后的原厂导航系统更是吐槽的重灾区。上车后改用手机导航已经是很多车主的习惯。
5年前CarPlay一经推出就得到了许多车主的支持,认为基于手机操作的CarPlay使用更方便,而且接打电话、听音乐以及Siri语音控制等功能都能实现,已经可以满足一些车主的日常使用。
而这次iOS12更新后,导航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此前的CarPlay系统只支持手机自带的苹果地图。相比其他第三方导航软件,苹果地图的体验并不算好。而升级iOS12后的CarPlay可以支持高德地图在中控屏的映射使用,完美解决了导航的遗憾。于是相当一部分消费者觉得传统车机已死,以后只要有CarPlay就够了。
但真的是如此吗?
CarPlay可以实现的功能固然在不断完善。但一方面手机屏幕尺寸小,行车时操作和查看不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始终存在。另一方面,主机厂也在积极响应车主们的反馈,对车机不断进行升级。例如别克就与高德进行了深度合作,在19款别克英朗的车机中,搭载了定制版的高德地图导航系统,同时针对国内用车环境进行功能和操作的优化。
广为吐槽的原厂车机导航,经过升级后与CarPlay相比到底如何,我们不妨通过自带原厂高德地图导航,同时兼容支持Carplay和CarLife的19款别克英朗来实测对比一下。
英朗车机高德地图
VS
苹果CarPlay高德地图
为了能直观展示出两个导航系统体验上的差别,我们将驾驶英朗行驶同一路段,然后对比导航实际中表现。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试驾车型:英朗2019 款 18T 互联旗舰型
试驾路线:上海市沪太路4299号 - 人民广场
试驾路况:市郊+高架+市区
1
界面与功能拓展性: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初上手使用,英朗车机版高德地图和CarPlay版高德地图在视觉上就有强烈的反差,英朗车机版高德地图是直接基于车载屏幕开发的,所以显示效果更好,功能也明显丰富,而CarPlay版则更像是一个仅显示基础功能的极简版。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CarPlay为了兼容不同的车机系统和不同规格的硬件(包括一些分辨率较低的中控屏),必须去掉一些非必要的功能和显示模块。这不仅限制了CarPlay中各软件的功能,也降低了使用中体验,甚至不如直接用手机。
说回导航测试,功能性上,车机版高德地图还原了所有手机版的拓展功能,比如路线偏好选择、播报设置等等。而CarPlay版高德地图则无法显示这些功能入口,正如前面所说,这是由于CarPlay版软件显示受制于兼容性所导致的结果,但这严重影响了软件使用体验。
另外,在需要用到一些常用功能时,你必须先断开CarPlay,然后在手机上完成设置,再重新接入CarPlay,这不仅让使用变得繁杂,更违背了在驾车时放下手机,减少危险的初衷。
2
地址查询的准确性: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英朗车机版导航和CarPlay导航都支持显示历史查询记录。但不同之处在于,英朗的车机版导航可显示收藏夹和分类搜索的功能入口,其中加油站和停车场搜索功能使用频率都很高。另外英朗的车载高德地图,可以与车主的手机高德账户联通。很多人习惯在手机的高德中设置常用地址,比如“家”、“公司”等等。而这些信息都可自动同步到英朗车机的高德导航中,方便车主直接进行选择,快速启动导航。
上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输入方面,英朗车机导航可以支持手写、拼音、快搜三类输入方式。在用车环境下,手写输入更加便利,这套系统下的识别率也非常高,输入体验和输入速度都是最好的,但CarPlay的导航只有模糊的字母输入模式。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两套导航系统的搜索结果都比较准确。但英朗车机版导航能提供较多地址拓展选项,例如直接导航至附近的停车场,CarPlay则只有三个简单的路线选择功能。此外,英朗的车机版高德地图支持远程下放功能,车主可以直接从手机高德中下发导航路径给车辆。比如我要去一个新的地方,就可以在手机上选好路径发送给英朗。上车启动后,车机系统就会自动开始导航,便利程度非常高。
3
地图信息播报的准确性: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在同一个路口下,二者的信息显示差异一目了然,英朗车机同时展示了路口距离、转弯方向、道路缩略图以及丰富的周边信息,而在CarPlay版中,不仅无法显示道路缩略图,同时也几乎没有周边信息。
对比下来的一个明显感觉是,对于一些复杂道路来说,英朗车机版高德地图可以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更好的保证驾驶员准确掌握路线。
上为英朗车机,下为CarPlay
导航语音播报方面,车机版高德地图和CarPlay版高德地图完全相同。为了验证这一点,我特意同时用另一部手机打开了高德地图,三者同时使用。可能受制于网络,语音播报间前后有0.5秒左右的延迟,但整体信息相同。
4
界面切换的流畅性:
最后,对比一下功能界面切换的过程。界面切换操作是否便利,不仅影响使用的体验和效率,也会影响驾驶员注意力停留在操作上的时间,所以也影响到行车安全。这一点上英朗车机版导航依然占优,因为功能入口处于一级菜单,在按键和触屏的操作下,切换迅速并且很容易进行盲操;而CarPlay功能则始终处于2级菜单下,切换步骤更多,反应也有一些延迟,明显感受上要差很多。
CarPlay是很好的配角
原厂车机才是主角
通过实测对比,我们发现:至少在导航这个功能上,CarPlay更像是一个简易化的替代方案,它解决了手机与车辆硬件连接的问题,在原厂车机体验不佳的情况下,可以为用户还原一些比较常用的功能;但除此之外,它都算不上一个完整的车机系统。单就导航这一点来说,碍于兼容性,它还必须在功能上做出妥协,其他功能亦是如此。而实测中,英朗互联版车机的亮眼表现,则让我们看到了一台拥有标杆级体验的车机。
在这里,我们不妨基于这台19款英朗超级互联版的车机系统,聊一聊真正好用的车载互联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和体验?
1
功能与车辆硬件的对接匹配
基于车辆开发的原厂车机系统,应该做到与车辆硬件实现一定程度的关联匹配,让车主使用时有更好的体验。拿19款英朗举例,当车辆通过隧道、自动大灯开启后,英朗的车载中控屏就会随即自动调整到夜间亮度,导航也会同步切换至夜间模式。避免了黑暗环境下过高的亮度对车内人员的视线造成影响。
2
与外接设备的良好兼容
CarPlay/CarLife等功能虽然无法替代车机,但他们是车机功能的一部分,可以为车机使用提供更好的拓展性。但想要保证体验,车机自身功能与外接设备间的冲突必须得到很好的优化。英朗互联版车机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棒:比如当车主连接了CarPlay并开启高德导航时,车机的导航系统就会自动清除当前路线,以此来避免语音播报产生冲突。此外,其他的一些多媒体功能,英朗的车机与CarPlay间的功能协调也很出色。
3
功能完善、体验良好的导航功能
这一点之前的对比已经充分展示。作为车主最实用的功能,车载导航不仅要做到功能完善,更需要针对车载环境进行优化,保证便利、易用的体验。
4
丰富的娱乐体验
娱乐功能也是车主乐于使用CarPlay的原因之一。相比手机,车机能提供的娱乐功能的确有限。考虑到车内的娱乐形式主要依赖“听”,19款英朗互联版的车机系统自带了网易云音乐和考拉FM,并且可与车主的手机APP账号联通。实现车机-手机娱乐的无隙切换。
另外,英朗甚至自带了软件商城,可以下载使用更多APP,在娱乐功能这一层面,提供了非常大的延展性,每年还有24G、流量终身免费的服务,全面满足日常用车的需要,解决流量焦虑。
5
实现车辆的远程控制
对车辆的远程控制相当实用。提前热车或者开空调、远程开闭车窗/后备厢、远程查看车辆位置等等都是大家平时用得到的功能。而这一点是CarPlay完全无法实现的。19款英朗除了支持常规的车门车窗远程操控外,还增加了远程开启后备厢功能,可以满足更多的生活场景。
6
用车养车相关的实用信息推送提示
借助互通的车辆与网络数据,一台好的车机应当能做到实时反馈车辆的信息,让车主能随时掌握自己的车况。例如19款英朗的车机可以远程推送车辆的机油、胎压、保养情况等信息到车主的手机端APP。并且可以做到提示车主驾照保险更新和车辆限行情况,方便为下一次的出行做准备。全方位覆盖车主用车养车的方方面面。
在目前的技术环境下,一套成熟的车机系统应该可以做到以上6点,为车主提供更全面的远程控制、更丰富的信息互联、更好用的车载娱乐。这一点上,19款英朗互联版树立了一个不错的标杆。
稳中求变:这是汽车产品应有的思路
相比电子产品对功能的更新速度来说,汽车产品对一项功能的更新所花时间的确更长。虽然频繁的更新与升级对于汽车厂商并没有技术难度,但考虑到汽车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产品属性,无论对硬件还是软件,都应该经过严苛的测试,保证推出时系统就尽可能趋于稳定和完美。
在高速行驶的汽车上,任何一个小故障、小问题,都可能给车主造成很大的麻烦。包括我们在使用CarPlay的过程中,也偶发性的碰到过几次“假死”现象,只能退出重进;而在使用英朗车机的功能时,几乎连延迟和卡顿都没有遇到过。
车机不仅需要功能强大,稳定性也同样重要,而真正在两者中找到平衡的,恰恰就是英朗互联版车机,在“传统”开发流程中涅槃新生的原生车机系统。
产品的进步源于市场的物竞天择,在CarPlay来势汹汹的姿态下,原生车机系统必然也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才能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未来,更多有实力的厂商会加强对车机系统的研发,CarPlay也会继续保持一个竞争者与合作者的身份,而选择的权利始终属于每一位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