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俞敏洪老师“火”了。
在今年的学习力大会上,为了证明“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这一观点,俞敏洪做出了如下阐述:
如果说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中国的男人都会变成良心不好但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现在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
并有了那句引发众怒的“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作为一名直男,笔者觉得俞敏洪这次脑子真是瓦特了,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女性的价值,也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平等的两性关系。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所言——不是一个国家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而是一个国家对待女性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女人能顶半边天。如今的女性除了要和男人一样努力工作,还要在家庭生活中付出更多——生孩子、做家务等等都要由她们操持。
和讯网发布的《2017中国女性财富管理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女性就业比例近70%,远高于日本、韩国,也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如此高的就业比例,意味着城市女性普遍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女性也因此会对男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的确,凭什么女性和男性一样起早贪黑的工作,赚得也不必男性少,却还要“理所当然”的操持家庭琐事呢?
不过,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操持,再加上女性一般比男性更感性、更注重审美也更善于比价,因此在家庭消费领域,女性一直以来都是掌舵者。不过这个掌舵,并没有出现老俞所说的“堕落”,而是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女性及家庭最大笔开支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
1、孩子的抚养和教育(28.5%);
2、买房、租房、装修(24.3%);
3、旅游度假(15.0%);
4、购买汽车(11.9%)。
值得一提的是,被调查家庭中有80.6%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
显而易见,由女性主导的消费,主要是为了祖国的花朵开的更灿烂和为了生活幸福指数更高。这让老俞piapia打脸了有木有?
作为汽车媒体人,小涛更关心的,其实是女性及家庭大笔开支的第四位——买车。
通过前面提到的数据我们不难判断,在买车这个之前大都由男性主导的消费领域,女性的话语权正在加大,而且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汽车之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在“买车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上,40.4%由女生做主。
不过在汽车之家这样的男性用户比例奇高的网站,这一数据难免会有失偏颇。或许,拥有庞杂用户的门户网站更能说明问题。
据此前搜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购车决策过程中,有43.6%的女性为完全决策者,48.9%的女性为半决策者,即需要和家人朋友商讨后再最终做决定。这两个数字加起来,女性在购车过程中参与决策的比重高达92.5%。
或许正是这样的决策地位,让市场价值链有了“少女 > 儿童 > 少妇 > 老人 > 狗 > 男人”的结论。
而在女性在购车时的要素方面,汽车之家和搜狐得出的结论比较一致,她们最的都是外观、安全性和质量。
其实,从汽车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在购车时的决定性作用。
首先,车辆的外观设计在发生变化。
早些年,汽车的外观设计通常较为方正,车身往往采用很多硬朗线条突出阳刚之美,显然这更符合男性喜好。虽然女生开牧马人、大G也有一种独特的美。
而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了购车决策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设计师参与到汽车的外观设计中,她们以独特的视角,设计出了同时符合男女审美格调的新款汽车。她们中比较知名的,有设计讴歌NSX的米歇尔·克里斯滕森、设计宝马Z4和宝马Vision ConnectedDrive Concept概念车的朱莉安﹒布拉西。
可以预见,未来车辆的外观会出现更多吸引女性的元素,而且会有更多的专为女性开发的车型出现。
欧拉R1
值得一提的是,在营销界有个“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购买意愿。而在这短短7秒钟内,外观因素——包括造型、色彩等——对购买行为产生的作用占到了67%。汽车营销也不例外。我们看到,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车辆外观上下足了工夫,力争让消费者看一眼就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更趋于感性认知的女性,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更为强烈。
不管男性愿不愿意承认,至少很多车企在外观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吸引了更多女性消费者的。
其次,配置在发生变化。
还记得刚学车那会,当坐进驾驶室,面对仪表盘及中控面板上一大堆按键时,心里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直到拿了驾照后单独开车上路,感觉才缓和了一些。这种情况似乎让女性更为头疼,以至于很多时候她们宁愿打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愿意开车。
而随着车机互联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变得越来越智能,交互越来越人性化,甚至只需轻启朱唇,便能发号施令。这些变化,在笔者看来似乎更多是在迎合女性消费者。
除了车机系统,很多配置也让开车变得更安全更简单。比如自动泊车,让一些女性可以不必一到停车场就发怵;比如360°全景影像,让女性可以不必为不知道车头多长而烦恼;比如盲区监测,让女性可以不必会并线盲区会恐惧;如预碰撞系统,让女性在惊慌时也不会出现大危险...
难道你没觉得,这些配置其实都是为了让女性开车更省心而设计的吗?
再次,空间在加大,内饰在升级。
数据表明,在汽车内饰空间、色彩、材质、用户情感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这些因素中,女性对空间的需求最高,达到了74%,其次对材质的需求达到了54%,色彩居第三位,占比40%。也因此,很多车辆在努力提升轴距利用率,即在车辆尺寸相对恒定的情况下,最大化利用车辆的内部空间。这就像房子,在建筑面积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提升得房率,可以有效提升使用面积。
这方面,前面提到的欧拉R1,以及吉利缤越很有发言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实际体验下。你可能想象不到,看起来车身并不大,坐进去却能那样宽敞。
在车内空间恒定的情况下,内饰档次的提升也成为吸引女性消费群体购车的重要一环。
环顾目前市场上的主流车型,它们的内饰都有了质的变化。早些年的那种全塑中控放在今天根本就没销路,如今不管是皮质包裹还是镀铬饰条,抑或是软性材质包覆,都让车辆有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与触感。
而在色彩与感受力方面,男性的敏感程度往往低于女性。内饰的喜好往往会成为女性购车的最主要参考标准之一,而男士更的则是驾驶感受。
最后,小排量动力组合兴起。
从以往消费者的购车习惯来看,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他们更多会选择大排量车型。而随着女性在购车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她们考虑更多的是驾乘舒适性和油耗,所以大排量并不是他们所考虑的。
恰恰在此时,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促使汽车发动机的排量越来越小。
如今,1.5T、1.2T甚至1.0T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逐渐成为主流,它们在保证甚至提升车辆动力性能的同时,还兼顾了低油耗。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女性消费者对于用车成本的控制,又满足了男性消费者对于车辆动力的需求。
不管是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还是小排量发动机的流行,这种局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更契合女性消费群体的用车需求。而男性若想体验汽车的极致性能,就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几款性能车或者大排量汽车中间抉择了。
写在最后:
没想到俞敏洪的争议性话题,让笔者一下子唠叨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在汽车方面,似乎是男人占了女人的光。因为车企为了女性驾驶更方便而进行的改变,也改变了男性用户。而靓丽的外观和色彩,也让他们有了更多、更个性化的选择。
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无稽之谈!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