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汽车网 > 资讯> 正文

大足“土货”也能智能化生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5 17:41:52  阅读:7937 来源:自媒体 作者:不感兴趣

重庆首条锻打刀具智能生产线日前在大足投用。重庆日报记者齐岚森摄

刀具、锄头、火钳、配电箱、车踏板……

大足“土货”也能智能化生产

以前人工锻打一把刀具最快需要近7个小时,现在一条智能化生产线能把时间大大缩短,大足区芸利五金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投产的全球首条锻打刀具智能化生产线,让传统手工艺的生产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龙水锻打刀具因锻打工艺颇负盛名,但生产效率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且以往多是小作坊式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

2017年,芸利五金委托长春合兴机械有限公司旗下的德国grg集团,研发不锈钢锻打刀具智能化生产线。日前,这条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设计,每条造价为2000万元人民币的生产线,在大足正式投产。

"龙水锻打工艺"在2009年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足区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黄轶介绍说。借助智能化设备,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人只需将前期通过剪板、下料、锻打、热处理、回火等5道工序加工好的刀坯,导入生产线,即可通过机械手臂作业,实现刀具生产的磨削、修边、抛光、装柄等后续15道大工序的智能化生产。以80万把刀具的年产量来比较,传统模式需要人工40人,设备占地1000平方米,而智能化生产线只需1至2人值守,占地300平方米,总功率仅需 80千瓦。

采用智能化生产线后,可以让产品更加标准化,质量更加可控,能轻松将不合格率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同时大大节约了辅料的消耗。

“机器人制造在汽车制造等大型企业应用非常广泛,其实我们大足五金的"土货"产品也是可以智能化生产的。”重庆荣燚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庆说,以机器人手臂代替人工生产的智能化改造,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在该公司展示区,摆放着众多样品,有锄头、火钳、建筑工地使用的顶托、农机件的消声器、摩托车的踏板、小货车的车厢门板、配电箱等。“在推广机器人制造时,很多企业都有疑问,觉得用高端的科技制造"土货",有些大材小用,其实现在国内的机器人设备已经很成熟了,价格也相对实惠。”刘庆说,“比如锄头,机器人生产的效率就要比传统工艺高出3倍。”

近年来,大足积极以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和智能化生产线,芸利五金、新炬鑫机械等46家企业完成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大足“制造”正逐渐升级为大足“智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