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华夏汽车网 > 资讯> 正文

逃离传统车企之困高管变动瘦身揽才高频上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24 19:36:18  阅读:9118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传统企业需腾出更多资源,投入新技术领域。

裁员、调整营收目标、控制成本、加强对新技术领域的投入等情况,当前频频在车企里发生。汽车行业百年一遇的变革,引发车企一系列调整,人才流动加速。

根据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日前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汽车行业整体离职率高于入职率,首次出现人员净流出情况。不过,人员净流出情况以非管理技术人员为主,管理技术人员总体上仍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

车企高管跳槽、车企裁员逐渐成为常态,传统汽车人才的需求遭到压缩,而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领域人才需求却持续高涨,汽车行业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今年3月,人们在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参观。在这一展会上,行业“风向标”明确地指向电动化。新华社

跳槽成常态

据58车网不完全统计,仅2018年就有60个品牌约176位高层跳槽、离职或高层互换等变动。其中,有传统车企之间高管互换,也包含传统车企高管加盟造车新势力,或者合资车企高管加盟自主车企。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以行业颠覆者姿态开启了一波抢人大战,于是传统车企高管频频被挖角,造车企业队伍也不断壮大。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当初,造车企业以重金招揽人才,这致使部分传统车企的人要求更高的薪酬,甚至超出了企业能负担的范围。此外,部分传统车企管理机制相对僵硬,使部分高管有了跳槽的想法。

然而,经过激烈竞争和市场初步检验后,目前造车也进入了理性阶段,人才队伍不再呈现野蛮式增长。加上资本市场不再像以前那样火热,造车企业亟须降低成本。作为冲在前面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上个月发表内部信,承认因为行业和公司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控制支出,提升运营效率,蔚来将在9月裁员1200人。而蔚来在今年5月份就已进行过一波裁员。一家造车企业员工曾向记者透露,企业提供赔偿条件裁员,使其被迫解约。此外,一些造车企业高管也有所变动,拜腾汽车原CEO毕福康不久前前往爱康尼克就职,目前又转去了FF担任董事长。爱驰汽车人力资源总监赵旭认为,造车新势力在人才方面最大的考验就是整合。在爱驰汽车一千多名员工中,来自外资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及其他的人员各占三分之一。

而传统车企人事变动也较为频繁。“对于汽车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而言,他的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不是公司利益最大化。现在汽车领域变化比较大,如果有提供优厚待遇的机遇,这些职业经理人就会做出选择。”一名汽车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近年来,由于全球汽车市场疲软,以福特、通用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也在不断裁员。目前,戴姆勒、大众、宝马、日产等车企都加入了裁员大潮。此外,车企在组织架构等方面开启了变革计划以节省优化成本,以此腾出更多资源投入新技术领域。

华晨汽车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郭思寒在第三届中国汽车企业高管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很多企业从机构到干部的配备到员工总量的配置都进行了大幅精简,有一部分人从有限的岗位“退”下来,大量的人员需要新的岗位;另一方面,传统汽车比较慢热,在转型过程中,新兴业务部门组建使得人员不足,人才引进与招聘也在同步进行中。

人才结构变化

目前,车企人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车企在裁员的同时又在加大新技术领域的招聘力度。

大众集团计划对旗下的软件业务进行整合,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投入90亿美元的资金,未来集团的软件工程师数量将会增加到一万个。宝马也计划在2022年之前裁掉6000多份就业岗位,其中裁掉的大部分岗位是在德国慕尼黑总部,不过未来该公司将继续向电气化以及智能化转型,因此也将继续招聘自动驾驶和电动汽车领域人才。

大众集团、宝马等车企的裁员正是汽车行业发展的真实写照。汽车产业在经过高增长时代后逐步趋于成熟,产业正处于“新四化”浪潮的变革之中,汽车产业人才结构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机械工程人才逐步达到饱和,软件、高新技术人才紧缺。

零部件企业巨头博世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克马尔·邓纳尔(Volkmar Denner)也提出了将进一步裁员的可能性,而裁员的主要对象为与柴油系统等传统汽车业务有关的人员。

9月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0名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尖专家和技术精英,工作地点遍布在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下辖汽车研究院、动力研究院和电池研究院。

此前,一家国内知名传统汽车企业则表示,今年校招不招任何车辆、机械专业的学生,今年的名额主要集中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

最近,经历过一轮又一轮裁员后,特斯拉则正加大服务和软件领域人才的招聘力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李淼认为,除了市场需求降低以外,对于人员成本的考量也是促使这些企业改变用人结构的重要因素。他举例道,若一家企业要生产柴油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需要10~15个员工进行生产,那么转到新能源汽车以后,受益于自动化平台的发展,执行同样任务所需的员工数量则减少至3~5人。

但当前技术领域人才缺口较大。2017年初,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指出,2015年底中国规模以上的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总量是809万,其中十大重点领域之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是17万,预计2020年要达到85万,缺口有68万;2025年要达到120万,缺口有103万。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发展报告》也显示,到2016年底,汽车行业智能网联人才总量不足2万人,复合型人才紧缺,核心工程师严重不足。

“高校供给侧改革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同济大学在新能源、汽车电子、汽车营销等专业方面虽已提前布局近十年,仍感觉力不从心。”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谭丕强表示。

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人才主要包括技术人才、研发人才、销售人才以及其他职能管理类人才等,其中研发及技术人才是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种类,同时也是近年来缺口最大的人才种类。而中国汽车产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是由多重因素综合导致的,包括教育培养体系上的不完善,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新兴市场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新型人才培养供给短缺等。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朱明荣认为,产业倒逼我们进行新一轮的人才布局,汽车人才的内涵将更加包容,汽车人才的外延将更加宽泛。一些企业传统车企跨界人才占15%左右,而新造车企业跨界人才近50%,这是当前的趋势。

责编:黄宾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张天琪_NBJ10752 .gg960, .gg200x300, .gg590, .gg300, .post_right_ad ,.post_content_endad{display: none;}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